39项农机大PK!第二届农业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投票开启
在全省各农机科研院所、企业
和广大设计爱好者的支持下
第二届农机创新设计大赛参赛作品
已完成作品征集
现将以下39件作品做公开展示
欢迎您为感兴趣的设计投上宝贵一票
投票规则
每人只能投票1次,一次为1-5名作品投票,投票不可撤销,次日不重置投票次数。
投票结果(最高得票作品计100分,每降1名减0.5分)将与专家打分整合,选出获奖入围作品。
投票时间
2025年7月3日--2025年7月7日
投票链接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
参与投票
1
丘陵山区复杂场景下油茶果智能低损高效
联合收获关键技术与装备
作品简介
1
设计者:曹泽阳、石彩玉、周心琦、裴路军、郝江涛
2
作品简介:该设计对于国内外现有油茶果采摘设备存在效率低下、对花苞枝叶造成较大损伤的问题,在研究油茶树生物力学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主副枝干振动的采收方案。设计了自适应高度调节抱伞展收系统,通过传感器检测离地和离树距离,自动调节抱伞高度,配合快速展收结构,提升了作业效率。设计了智能采摘夹持辅助系统,采用改进的YOLOv7-tiny算法进行图像识别,实现精准选择和定位采摘枝干,并能自适应调节采摘器的振幅与频率,以提高采收效率,同时减少对花苞和枝条的损伤。装置采用履带式行走机构,具备优异的通过性和爬坡能力,适应于狭窄空间作业。PLC与上位机进行通信,PLC将状态信息传输给上位机进行显示和处理。PLC控制系统则实现了精准控制。动力及控制系统采用电池与增程器相结合的方式,并在林间试验表明,该装置在25°坡地作业时通过性良好,采摘效率达86kg/h,较人工采摘提升4.3倍,花苞损伤率控制在5.2%以下。为油茶产业的机械化采摘提供了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对促进油茶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
草莓采摘机
作品简介
1
设计者:曹泽阳、石彩玉、任治铭、贺若晗、杨紫馨
2
作品简介:该设计是一种针对草莓园草莓采摘问题而设计的草莓采摘机器人结构。该机器人通过四轮驱动底盘和悬空桁架上安装的多自由度机械手,实现了在复杂草莓园地形中稳定且高效的草莓采摘。机器人的设计充分考虑了草莓园的地形特点和草莓的生长特性,从而确保了其在不同草莓环境下的适应性。通过引入先进的操控技术,机器人能够实现对草莓的精准采摘,有效提高了草莓采摘的效率和质量,降低了人工采摘的成本。
3
剪切振动式菱角脱壳机
作品简介
1
设计者:涂鸣、李峥、曹涛
2
作品简介:该作品设计了一种剪切振动式菱角剥壳机,能够实现高效低损菱角剥壳生产。整体采用模块化集成设计,主要结构由上料输送、定位夹持、剥壳执行和筛选分拣四大系统构成。上料输送系统通过螺旋式传送带将菱角有序送入加工区,配合光电传感器自动控制进料节奏、定位夹持装置利用可调式V型槽与气动夹爪,实现不同大小菱角的精准固定、剥壳执行机构创新性地采用双轴交错布置的旋转刀片,通过仿形切割技术沿菱角自然接缝处划开外壳,配合负压吸附装置剥离并收集壳肉、筛选分拣系统利用视觉识别技术与重量传感器,对剥壳后的菱角肉进行品质分级。
4
禽类检疫卡环自动配标机
作品简介
1
设计者:胡彬、吴爱军、董玲娜、庄永康、刘建
2
作品简介:该设备将卡环固定在屠宰后的白条禽腿部,通过手机等设备进行扫码识读,可追溯到与该禽只相关的养殖及免疫信息。
1、通过对各装置的设计以及合理布局,可以实现自动上料、检测到待绑扎物后自动绑扎,自动剪切卡环尾部,大大降低了溯源卡环安装时的劳动强度,提升了工作效率。
2、设置了多个储料架和配套的顶升组件和位移驱动部件,一次装料即可实现绑扎时大批量的卡环供给。
3、在绑扎装置中设计了分料结构,通过第一卡环成型座向下移动与料台形成剪切配合从而将位于第一卡环成型座下方的溯源卡环与溯源卡环排组分离,同时第一卡环成型座亦作为绑扎装置中的一部分实现对分离后卡环的压紧作用,这样的设计既简化了结构、降低了成本,也提升了设备的集成度、利于后续的绑扎作业。
4、在绑扎装置中设计了限位板,可以将溯源卡环的扎带部梳理至限位槽内,在成型时与第二卡环成型座同步向第一卡环成型座移动。
5
千载科技——国内首创淡水鱼智慧养殖机器人
作品简介
1
设计者:张鹏辉、陈铂林、童嘉诚
2
作品简介:千载科技水下机器人-Q2型号是一款用于基层淡水业的水下作业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分为三大运作模式:
第一步——防患未然—检测水下环境:产品主体将同时可搭载8个检测模块,对鱼塘进行多点位、全时段的执行水下酸、碱浓度高低、水下氧气值高低检测等多种任务,检测的数据通过raspberrypi4将传感器数据转换后发送至智慧千载APP。
第二步——对症下药—智慧分析:通过检测作业反馈的数据,传输至慧渔ai小模型进行智慧分析,对数据进行:①数据化:检测数据多年统计、②可视化:检测结果实时判读、③实时化:线上实时自助诊断、④有效化:有效提供解决方案、⑤共享化:检测结果一键共享。
第三步——一针见血—执行水下任务:将数据传入任务执行端、通过作业功能模块,准确及时地解决问题。
创新点:
1.自研千载Q2平台+模块的作业模式。实现水下机器人多区域检测、作业任务,检测精度更精准,作业任务更高效。
2.自研慧渔ai小模型。基于dify平台和ollama大语言模型的鱼养殖应用,为养殖户带来智能化、高效化和科学化的管理手段。
6
果园树枝粉碎机
作品简介
1
设计者:关松升
2
作品简介:本设计是针对果园修剪枝条废弃物处理难题,适配丘陵地形的遥控履带式树枝粉碎机,能有效实现废弃物就地资源化利用。针研究内容如下:
(1)粉碎机理与参数优化:通过动力学建模与响应面试验,探明刀具前角、进料角与轴心遇角对剪切应力的影响规律,优化获得最佳参数组合(前角55°、进料角50°、遇角40°),剪切应力降至6.50 N/mm²,验证鼓式刀辊结构合理性。
(2)整机集成设计:采用鼓式剪切刀辊适配不同直径枝条,配置9.66 kW汽油机动力系统与V带传动、履带底盘集成双无刷电机与锂电池组,通过Arduino遥控实现复杂地形机动(转向圆直径≤2517 mm,爬坡16°,越障200 mm),整机质量250 kg。
(3)关键部件仿真验证:理论计算确定刀辊最佳转速2674 r/min、功率9.04 kW、Adams动态仿真测得最大切削碰撞力66001.4 N、ANSYS静力学分析显示飞刀等效应力170.31 MPa,模态分析表明一阶固有频率远离工作频段,规避共振风险。
(4)样机性能测试:粉碎效率达1330.84 kg/h,油耗3.5 kg/t,0-60 mm枝条粉碎合格率84.3%-87.7%,木屑粒度集中于5-20 mm,最大粉碎直径80 mm,满足丘陵果园作业需求。研究为农林废弃物处理装备研发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7
一种面向温室大棚自走式莴笋收割机
作品简介
1
设计者:张立勇
2
作品简介:该装置主要包括底盘系统、切割机构、输送机构、换向机构、脱叶系统、收集箱组成。工作原理:莴笋被升降式切割刀片高速切断以后,在拨杆齿的作用下将莴笋茎秆拨入皮带里面,在皮带和弹性惰轮作用下,莴笋会随着传送皮带竖直向上运行。当莴笋根部碰到换向挡轮后,莴笋在皮带落料口时,会以叶部朝前、根部朝后的姿态落入脱叶机构中。脱叶机构中的链条上安装有两个挡块,莴笋通过链轮链条上的挡块将莴笋推入柔性脱叶器中,当莴笋经过柔性脱叶器后,莴笋的叶子会被脱叶器脱离出来,而脱叶后的莴笋会落入伸缩式收集箱中,再进行打捆包装。
8
蓄热式高温折流厌氧发酵器
作品简介
1
设计者:华绍章
2
作品简介:本设计是将传统的折流反应器改进成板式换热器,低能耗实现废水升温,折流、换热、厌氧发酵同时进行。
技术原理:利用高温厌氧发酵后沼液的余热对进口废水进行逆向梯级换热,换热到极限时再进行加热,保持系统热平衡,进出口水温相差不超过一度,最高发酵温度可达到60度以上,加热能耗每吨废水不超过两度电,加热能耗与进口水温无关。
工艺流程:以ABR折流反应器为基础,融合现今最先进的纳米技术、生物化学与热动力学技术,使ABR反应器在保留原有功能的基础上,同时具备板式换热器的功能。污水隔室依次换热升温、流向末端,在末端换热升温到极限时加热,然后反向降温换热,隔室流出。
性能指标:采用本技术直接厌氧发酵COD去除率可达到95%以上,沼气产量提高20%,各种病菌、虫卵至死率100%。发酵时间从30天缩短到4天。设备使用碳钢防腐处理,寿命十年以上。沼液经高温发酵后可作为有机肥使用,碳减排效果十分突出。
9
油菜分段收获割晒机
作品简介
1
设计者:张青松、李洪
2
作品简介:针对分段收获损失大、割晒稳定有序铺放困难的技术瓶颈,设计了拨指式油菜分段收获割晒机,关键部件包括拨禾轮、机架、横向输送装置、横割刀和竖割刀、液压升降架等。液压升降架可控制割晒台平行升降,链条拨指横向输送装置与导禾板倾斜布置于机架上侧,割台以布置于割台后侧的汽油机为动力源,通过机械传动带动割刀、拨禾轮及横向输送装置运动。当割晒机在田间作业时,割刀系统将田间油菜分选出待收割区域,并将待收割区油菜植株切断,拨禾轮将其拨入割台、采用链条带动拨指方式,使油菜茎秆得以横向传导输送、由于油菜角果处输送时间多于油菜茎秆处,油菜在横向输送装置尾端转向,后受自身重力作用脱离割晒台做平抛运动和定轴转动的合成运动铺放至田间,在拨指作用及排禾口形状的约束下,油菜茎秆平行铺放于田间,保证了铺放姿态的一致性,便于后期晾晒和捡拾脱粒清选作业。
10
手扶轻便式两行大豆(玉米)播种机
作品简介
1
设计者:韦奇、向明艳
2
作品简介:本设计是一款手扶轻便式2行大豆(玉米)开沟播种机,整体结构采用手扶微耕机后挂接2行播种机,总重量不大于80斤、动力为2.2KW汽油微耕机、播种机设计为2行开沟式播种,利用激光探测器控制继电器,再控制电机运转,电机带动精播器旋转实现播种,通过调整激光位置实现播种株距。或者利用北斗位移控制继电器再控制电机运转实现播种。
11
茶园开沟施肥一体机
作品简介
1
设计者:孟亮、张衍林、李善军、李明震、马丽娜、易凡、陈智伟、陈俊
2
作品简介:本设计采用双侧独立驱动的电动履带底盘,绞龙式可调节施肥量的施肥机构,可调节开沟深度的开沟覆土机构,实现茶园开沟施肥作业时可承载驾驶员,驾驶员在驾驶时能对整车的运动和各个机构的运动进行控制,易于在作业过程中对复杂的茶园环境进行及时应对调整,同时作业在路况简单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选用无线操控的方式对茶园开沟施肥一体机进行操控作业,此外,采用可调节覆土板与可分土式施肥直管的有机结合,碎土覆土环节更加高效。
12
双滚筒动态杀青机
作品简介
1
设计者:周洋、张强、王永健、梁金波、徐根、黄忠浩
2
作品简介:该设备创新了高温蒸汽、高温热风及热滚筒耦合杀青工艺,是一种汽-热-风耦合双滚筒动态杀青机,实现了同一机具内的两次杀青,杀青过程中,高温蒸汽的导热性和热容量较高,具有远红外放射作用和极强的穿透力,在悬空的内滚筒中联合高温热风完成第一次杀青,在外滚筒中釜炒完成第二次杀青,能高效杀青和促进香气转化。同时,利用三种热能对茶鲜叶进行耦合杀青,糅合了三种单一杀青工艺的优点,通过工艺互补实现酶活性精准调控、不良物质高效转化及活性成分最大化保留,解决了常用杀青设备杀青外形和杀青香气不能兼具的问题,使茶叶具备干茶绿、叶底绿、汤色绿的三绿特征,茶叶杀青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13
慧椒智联——全自动辣椒智慧嫁接一体机
作品简介
1
设计者:张鹏辉、米鸿、刘庭宇
2
作品简介:该设备提出辣椒嫁接技术与智能协同自主控制作业系统的双核心解决方案,采用经典的劈接法嫁接工艺作为技术基石,实现穗苗与砧木贴合面积增大。
14
立姿草莓辅助采摘及收集装置
作品简介
1
设计者:曹泽阳、石彩玉、寇天晓、李威昕、段思仪
2
作品简介:本装置专为解决草莓人工采摘弯腰劳累、效率低等问题设计,适用于种植户及采摘游客。其核心优势在于实现站立式操作,通过机械与电子电路协同工作,达成高效采摘、收集与储运一体化。本项目中所设计的采摘装置特点是:单人站立式操作、集采摘收集储存为一体。该装置由草莓果体柔性负压夹持、果体剪断、草莓收集三部分组成。
其中果体柔性负压夹持机构中设计了能跟随人体腰部、肩部或肘部运动的柔性管道,并能以负压方式将草莓果体引导进入管道内部。果体切断装置中设计通过手柄进行操作,保证采摘者能站立进行草莓柄部的切断。草莓收集装置与切断装置之间的柔性连接,草莓果体切断后,在负压的驱动下,经过柔性连接装置后装箱。整套装置可以保证果实的无损切断、传输和包装,并能减轻劳动强度,将具有较好应用价值。
15
全自动智能蔬菜穴盘苗移栽机
作品简介
1
设计者:焦婵、蒋昊、傅宇轩、李政、方润田
2
作品简介:本作品集旋转式取投苗装置、智能分苗落苗装置、开沟覆土辅助装置及智能控制系统于一体,实现从取苗到移栽的全流程自动化。旋转式取投苗装置创新采用旋转取苗架结合取苗针两级联动升降与伸缩机构,通过双排奇偶间隔取苗策略,一次性精准抓取相邻两排交错的6株秧苗,有效避免苗体干涉并缩小作业空间,大幅提升取苗效率和可靠性。智能分苗落苗装置依托阵列苗杯推送机构与十字挡板旋转模块协同工作实现精准有序落苗,并集成智能视觉检测系统实时监控,漏苗即报,确保移栽完整性。开沟覆土辅助装置采用波纹盘开沟器与覆土轮组合,高效可靠完成种植沟开挖与覆土。智能控制系统精准协调与实时控制各模块,保障整机运行稳定、流畅、高效。此外,模块化取苗器模板可快速适配不同规格穴盘,满足多样化农艺要求。
16
智能虾塘投料机
作品简介
1
设计者:张俊峰、吕程辉、王琢、田满洲、何雨霜、肖进
2
作品简介:智能虾塘投料机是一种智能养虾装备,由水质监测模块、AI智能虾罾系统和气力式智能投料机组成。其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智能监测和精量投喂,提高养殖效率。水质监测模块可实时监测虾塘的水质参数,如溶解氧、温度、pH值、氨氮等,并将数据上传至云服务器。AI智能
虾罾系统通过图像识别和分析技术,监测虾罾中虾的摄食和残余饲料情况,并给出下一阶段投喂决策。气力式智能投料机根据控制中心的指令,执行精量投喂作业,并实时记录饲料用量。
17
仿生式驱动叶轮
作品简介
1
设计者:涂鸣、杨媛、莫鸿滔、杨嘉航、涂海鹏、李峥
2
作品简介:该作品借鉴水牛蹄在软土地面运动中的结构特征,提出了一种仿生驱动叶轮的设计方案,以提升装置的适应性与驱动性能。该仿生叶轮主要由轮芯、叶片基座、仿生叶片、支撑销轴、连接件及包容外壳构成。叶片基座固定于轮芯外缘,每个基座上通过销轴安装一片仿生叶片,叶片造型依据水牛蹄瓣构型展开优化设计,具有前宽后窄、弧形凹面的结构特征。连接件一端与叶片后缘铰接,另一端连接轮芯,通过结构匹配实现叶片在受力时的自适应摆动功能。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仿生叶片能够随地形变化自动调整接触角度,模拟水牛蹄触地扩展、离地收缩的动态过程,使入土角和出土角更加合理,有效增强了与土壤的耦合关系,减小滑移,提高驱动稳定性。相比传统刚性叶轮,该仿生结构在保持驱动效果的同时,能显著降低对土壤的扰动,有利于保护耕地结构,提升水田作业的整体效率与环境友好性。
18
滑槽式驱动叶轮
作品简介
1
设计者:涂鸣、莫鸿滔、杨媛、杨嘉航、涂海鹏、李峥
2
作品简介:该作品基于叶轮-土壤相互作用仿真实验,设计了一款滑槽式叶轮,旨在优化拖拉机在水田作业时的性能。其结构由驱动轮轮芯、开槽铁板、活动式叶片、固定连杆、叶片旋转轴和驱动叶片组成。开槽铁板安装于靠近叶轮船体侧面,叶片角度调节依靠滑槽与叶片上固定连杆实现。驱动轮轮芯与驱动轴法兰相连并转动,活动式叶片旋转轴与轮芯间通过销连接,活动叶片上的连杆、驱动叶片和旋转轴固定,连杆一端固定的圆柱体在滑槽中滑动。
在工作过程中,这种结构设计使得叶片角度可根据实际作业需求进行动态调整。通过滑槽与连杆的配合,叶片在不同工况下能以更合理的角度入土和出土,有助于减少土壤对叶轮的阻力,提高驱动效率。
19
链条式驱动叶轮
作品简介
1
设计者:涂鸣、莫鸿滔、杨媛、杨嘉航、涂海鹏、李峥
2
作品简介:该设计解决船式拖拉机驱动叶轮现存问题为目标,通过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构建了从理论分析到试验验证的完整技术链条。其结构由叶轮侧板、活动叶片、短叶片轴、长叶片轴、中心固定轴、短轴连接链条与长轴连接链条等构成,工作原理基于链轮-链条传动机制。当叶轮正转一周,各叶片沿轴反转一周。在链条安装时将叶片保持竖直状态,后续叶片便能始终保持竖直运动,确保叶片始终与地面垂直入土和出土。这种独特设计避免了叶片在入土和出土过程中与土壤的不必要摩擦和碰撞,有效降低滚动阻力,提升驱动效率。
20
油豆兼用型智能播种机
作品简介
1
设计者:纪华、魏国粱、汪绪光、钱思颖
2
作品简介:本设计针对我省油菜、大豆播种时茬口矛盾突出、装备功能单一、施肥智能化程度低等问题,设计了油豆兼用型智能播种机,一次作业可完成播种、变量施肥、秸秆埋覆、种床制备等多种作业工序。
(1)高前茬秸秆处理及高质量种床制备技术
长江中下游地区油菜和大豆种植前茬作物分别为水稻和小麦,播种时均存在茬口矛盾突出,地表前茬留茬高、秸秆量大,导致播种机旋耕部件容易因缠绕无法作业的问题,完善高前茬秸秆处理和高质量种床制备技术,通过双轴旋耕实现油菜和大豆播种高质量的种床制备。
(2)油菜、大豆兼用排种技术
长江中下游地区油菜和大豆种植季节分别在秋季和春季,二者兼用型排种装置能显著提高机具利用率。针对油菜、大豆种子物料特性和播种量差异极显著而难以实现兼用播种问题,结合油菜和大豆播种农艺和机械化作业要求,攻克了油豆兼用排种技术,研制了兼用型排种核心部件。
(3)精准变量施肥智能控制技术
攻克了精准变量施肥智能控制技术,开发了基于PLC和北斗定位的精准施肥控制系统,实现播种机智能化。
21
丘陵果园智能灵巧手采摘机器人
作品简介
1
设计者:孙帅、高胜童、薛露、吴正开
2
作品简介:本项目研发了一款高度集成化、智能化的果园智能采摘灵巧手装备。该装备搭载六轴机械臂实现复杂冠层内果实的精准触达,末端采用灵巧手作为核心执行器,配备深度相机进行环境感知与果实定位。构建了关节-接触点-果实的力位映射模型,量化果实生物力学特性、提出了基于最小作用力的接触力优化算法(NSGA-II),显著降低果实损伤、设计了灵巧手模糊变阻抗控制器,适应环境干扰,实现位置变动下的快速、无损抓取。田间试验于标准化果园验证了其可行性,作业效率与成功率满足需求,果实品质符合商品化要求。
22
蔬菜链钵育苗移栽关键技术及装置
作品简介
1
设计者:张淯钦、何义川、朱耀宗、朱权威、石逸泽
2
作品简介:本项目针对当前我国链式育苗钵制造及配套移栽技术与装置缺乏的问题,从纸质链式育苗钵成型及集合成册技术与配套制册机创制、典型主根系作物链钵育苗农艺及适裁性分析、低损高效取苗理论与链钵自动移栽装置创制与应用等方面展开研究,形成钵体育苗时成蜂窝状平面聚集分布、移栽时成链状连续有序分离、移栽作业轻简高效的自动化移栽技术成套解决方案,主攻番茄、辣椒等直根系作物,兼顾水稻、玉米等须根系作物,本项技术具备显著的湖北地域适配性,高度契合时代发展需求,技术可行性优势突出,且设计完成度符合预期要求。
23
池塘气力式智能投料机
作品简介
1
设计者:王琢,张俊峰,何雨霜,吕程辉,肖进,田满洲
2
作品简介:池塘气力式智能投料机,投料机由料仓、风送机构、下料机构、撒料机构、称重机构、控制机构组成,可实现定时、定量精准投喂。
解决了规模化养殖过程中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饵料投喂精细程度低、人力成本高、饵料浪费严重等问题,为池塘养殖提供机械化、自动化投喂装备支撑。
24
基于多图像融合的玉米考种一体机
作品简介
1
设计者:刘浩蓬、唐睿雨、谢静、光善泽、周梦平
2
作品简介:针对目前考种装置存在环节分散、智能化程度低、考种效率低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多图像融合的玉米考种一体机。旨在设计一款具备集玉米尺寸测量、截面测量、籽粒扫描、脱粒和籽粒检测于一体的自动图像采集与分析的考种装置。通过面阵相机和线扫描相机获取玉米的整体图像、切割后的玉米获取横截面图像和玉米360°的侧面展开图像。采用对抗性评分网络(Adversarial Scoring Network,ASNet)对训练数据集进行扩充和增强,通过生成对抗网络(GAN)的生成器-判别器结构,修复边缘模糊图像,使用深度学习算法(如ResNet-50为骨干的FCN语义分割模型、点对点网络模型(Point-to-Point Network,P2PNet)、改进的YOLOv10模型)对预处理后的图像提取玉米穗行、穗长、行粒数等多个性状特征、并将获取到的图像信息与二维码定向联系,并统计输出Excel性状信息汇总表。本装置可在120秒内快速检测单样本穗长等十余项项核心指标,较传统方法指标覆盖率提升400%,误差在3%以内,装置可替代3-5个人工。为玉米高效育种及相关的研究提供了装备支撑。
25
芋头收获机设计
作品简介
1
设计者:李成杰,李开朗,黄恩林,刘婉茹
2
作品简介:本设计研发一种具有挖掘、输送、筛分和集堆铺放功能的芋头收获机,通过振动式挖掘铲将芋头挖出,经输送链将芋头输送至离心圆盘筛,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芋头根土复合体与侧面导流筛不断发生碰撞,最终芋头从圆盘筛一侧抛至垄沟。
创新点:
(1)构建了芋头根土复合体离散元数值模型,探索黏重土壤累积损伤破碎特性与传递应力的量化关系,揭示黏重条件下芋头根土复合体受外部荷载引起的应力传递脱土影响规律。
(2)提出使用离心力对根土复合体产生周期性碰撞冲击,并使其不断产生翻滚,实现根土分离的方法,设计离心碰撞式根土分离装置、
(3)研制了一种具有挖掘、输送、筛分、子母芋分离与收集功能的芋头收获机,能够显著减少人力投入,缩短收获周期,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推广应用价值显著。
26
丘陵山区电动玉米精量播种机
作品简介
1
设计者:李华田新朝许章菁唐浩然夏学芳尹少磊王意朱彬
2
作品简介:根据丘陵山区玉米农艺需求和种植模式特点,研发制造一种适用于丘陵山区的电动玉米精量播种机。该机具有以下特点:
1、整机长143cm,宽95cm,高120cm,质量120kg左右,额定功率2kW,最大行驶速度15km/h,作业效率5-10亩/h,最大驱动力可达1600N。该播种机结构紧促、体积小、轻简、高效且动力足,适应丘陵山区作业。
2、以48V新能源锂电池为动力,作业续航≥4h,符合绿色低碳环保要求。
3、采用分布式四驱动力平台,每个轮子均可独立转向,除了可实现前进、后退等常规动作,还可以完成原地转弯(0转弯半径)、左右平移等特殊动作,适用于丘陵山区小地块复杂地形。
4、可搭载单行或者双行播种器,株距、行距(双行)以及单穴播种量可调的精量播种器,实现精量播种。其中株距13cm-42cm可调,双行播种器行距24cm-42cm可调,播种深度3.5cm-7.5cm可调。也可以搭载双口种肥一体化播种器,实现种肥同播。
5、搭载2.4G图传控制系统,遥控距离可达10km(无遮挡、无干扰),可以实现远程控制作业,降低劳动强度。
27
池塘圈养气力式智能投料机
作品简介
1
设计者:何雨霜、张俊峰、王琢、肖进、田满洲、吕程辉
2
作品简介:池塘圈养气力式智能投料机由投喂机构、输送机构、称重机构、分配器和控制箱组成,投喂机构通过下料电机、送料电机、风机等单元将饵料风送至输送机构,1台投喂机构通过分配器和输送机构可以向8至16个圈养桶提供饵料。该装备实现了“一对N(8≤N≤16)”、定时、定量精准投喂,适用于规模化的池塘和陆基淡水鱼养殖。
28
基于机器视觉的莲藕自动去皮装置设计
作品简介
1
设计者:王雨、陈立明、兰凌霄
2
作品简介:本项目设计了一种集仿形去皮与智能视觉补削于一体的莲藕自动去皮装置。该装置主要由机架、送进机构、直刃刀具组、图像检测装置、弧形刀具去皮装置、夹持机构、双层链条组、电控箱及电机等组成。工作时,通过弧形和直刃刀组结合实现莲藕仿形去皮并结合机器视觉实现残留藕皮补削。该装置实现了莲藕去皮的自动化,显著提高了去净率和加工效率,降低了损失率,节省了人工成本,为莲藕加工智能化提供了参考。
29
粮食烘干计量设备
作品简介
1
设计者:湖北省智能农机装备创新有限公司
2
作品简介:本系统专为粮食烘干机量身定制,可精准测量包括玉米、大豆、水稻、小麦、油菜等多种主流粮食作物在烘干过程中的累计重量,其累计计量误差严格控制在3%以内,显著提升了烘干量核算的准确性与可靠性,系统核心基于动态重力传感技术,通过实时监测谷物在流动过程中的重力变化,实现对谷物流量的高精度测量。采集的重量数据通过智能物联技术,同步传输至烘干机本地控制系统及云端物联网平台,无缝集成于农业烘干数字管理系统。用户可通过该管理系统,一站式实时监控:①烘干重量数据:精确掌握烘干批次总量与过程变化、②烘干机工作状态:全面了解设备运行工况、③入粮口实时画面:提供直观的进料监控视角。通过上述关键数据的融合分析与可视化呈现,系统能够综合、智能地判断烘干作业是否达标。
30
甘薯横向水平移栽机
作品简介
1
设计者:张婷婷
2
作品简介:针对目前市场上缺少甘薯横向水平移栽机的问题,依据横向水平栽插法移栽甘薯苗的农艺要求,设计了该款甘薯横向水平移栽机。该机一次作业可同时完成撒肥、起垄、铺管、栽苗、覆膜。且在最优工作参数组合时,可实现甘薯苗最终移栽位姿和甘薯垄形态符合甘薯水平栽植农艺要求,甘薯苗入土深度40-60 mm,栽植深度合格率>96%,株距可调,株距在175-185mm范围内时,栽植株距合格率>98%,移栽效率可达78.6株/min。使用机械化装备后,甘薯种植成本可降低400-500元/亩,劳动效率提升数十倍,且甘薯外观品质更佳,市场售价更高,经济效益显著提升。
31
楚耕™1号多功能茶园管理机器人
作品简介
1
设计者:董育成,罗陈勋,高智喆,罗中正,申嘉杰
2
作品简介:通过开发纯电驱动系统全地形底盘和智能导航系统,搭载多种自研茶园专用作业机具,实现除草、中耕、施肥、修剪、植保、采摘、质检、运输等全链条集群化作业模式。核心技术实现100%鄂研鄂产。该项目技术创新点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采用纯电驱动动力布局,绿色轻简环保采用纯电动力系统,实现零排放、低噪音运行,是真正的绿色低碳农机。电能驱动带来更精准的控制和平顺的动力输出,同时使整机结构更轻量化、紧凑化,有效减轻对茶园土壤的压实,降低能耗与运行成本。
2.可调履带机构与旋耕施肥机构有机结合,适应复杂地形高效作业可调履带底盘机构提供卓越的地形适应能力。强力旋耕系统直接作用于复杂垄沟,在履带稳定支撑下,高效完成中耕、施肥作业。克服丘陵茶园苛刻地形对机械化作业的限制,确保关键田间管理任务(如除草、松土)在复杂环境下也能稳定、可靠、高效地执行。巧妙实现丘陵茶园复杂环境的高效田间管理机械化作业。
3.采用先进的智能导航算法和调度系统,实现无人化作业深度融合北斗量子高精度定位与机器视觉感知技术,具备先进的路径规划能力。机器人能巧妙识别并利用狭窄的茶行间隙,在起伏连绵的丘陵茶园中自主规划最优路径,实现稳定、高效的无人化自主作业,最大降低人工依赖和劳动强度。
4.模块化设计,平台集成,实现一机多能创新设计多功能集成平台,基于模块化理念,可快速换装核心作业模块,无缝集成高效除草、中耕松土、精准深施肥、茶树冠面修剪收获、植保作业、机器人采摘等茶园关键管理作业环节。一台机器满足多种需求,大幅降低设备购置成本和作业复杂度,实现管理集约化。
32
遥控水草切割船
作品简介
1
设计者:胡泽旭王关凯严文鹏陈瑞
2
作品简介:本设计采用无线遥控,操作者可在岸上遥控水草切割船进行切割。船体采用浮筒结构,驱动采用双明轮防止水草缠绕,切割机构选用往复式钢丝绳锯以避免高速旋转对养殖对象的伤害以及水草的缠绕。控制系统以STM32F407ZGT6单片机为核心,集成了GPS模块、IMU模块、遥控器接收机等部件,实现遥控操作和自动巡航功能。
33
猪舍轨道式巡检机器人
作品简介
1
设计者:陈舒畅、宋垚乐、张梓力、靳子轩、陈子豪、王昌琪、孙进可、段宪明、陆宏伟、惠康洲、袁丽峰
2
作品简介:针对在大型猪厂中,人工巡检效率较低,且会有人畜交叉感染的风险。科研团队已开发适用于大型养猪场、规模化生猪养殖基地等生猪生产场所的智能轨道式巡检机器人。该轨道巡检机器人的质量为11Kg,最小转弯半径为0.3m,最大巡检速度大于1m/s,最大通讯距离为100m,无充电巡航时间可达5h,检测点定位精度为5mm,可兼顾巡检效率和巡检质量,能够对猪群数量、体重、体温、姿态、运动量等参数的采集,盘点准去率可达99%,能够实时、准确地分析出猪群的生长和健康情况,减少人猪接触,降低生物安风险,实现猪场的智能化管理。
34
一种适宜不同果径的油茶果分级揉搓破壳机
作品简介
1
设计者:陈子豪,靳子轩,张梓力,王昌琪,孙进可
2
作品简介:种茶果分级揉搓破壳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底部设底座,底座中心设有中心支撑架,壳体内由上至下依次设有在同一轴线上的拨料装置、分区装置和揉搓装置,以及用于驱动拨料装置和揉搓装置转动的驱动系统、设计拨料装置和分区装置,实现物料按直径大小自动分级,分区装置中分区轨道盘上设有多个不同轨道区域,沿所述拨料盘的转动方向,多个轨道区域的落料间隙逐级增大,最终根据物料直径大小的不同,由小至大分级经对应轨道区的落料间隙落入各自独立的落料滑道中,巧妙的实现了物料的自动分级、设计与揉搓曲壁配合的揉搓盘,利用揉搓曲壁与揉搓盘之间具有揉搓间隙逐渐减小的特点,当揉搓盘转动时,对进入揉搓间隙的油茶果起到了揉搓的作用,并且在同一块揉搓曲壁中,随着揉搓盘转动,油茶果所受到的作用力会逐渐增大直至破壳,这种渐进式增大的揉搓方式能够大大提高壳籽分离效率。
35
后稷农业机器人--丘陵山区智慧农业探索者
作品简介
1
设计者:葛佑伍、李俊达、胡优、陈佳齐、丛之怡、樊诺
2
作品简介:为解决农机在丘陵山地面临的地形适应性差、续航时间短、胜任工作少等困境。团队在研发过程中引入了车企平台化的开发理念,开发了后稷SAMP——“空-地”协同换电自适应可重构平台。
一、为了应对丘陵山地的作业需求,农机小型化和长续航是目前技术进化的主流方向。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创新性地提出了用无人机为地面机器人更换电池的方案,彻底突破了体积限制对地面机器人的不利影响,使其具备了永续续航能力。同时搭配核心算法——大景深持续追焦算法,该算法能够实时感知无人机与地面平台的相对位置,“语义分割”通过机身对外方位元素的掌握帮无人机和机器人进行多层次目标识别,“语义匹配”通过两张照片找同名点的方式,让无人机和机器人进行场景的配准和测量,两步配合实现换电的精准视觉定位
二、针对传统农机地形适应性差的难题,我们提出了综合变轨距系统、变倾角系统以及主动调平作业台的自适应底盘。使丘陵山地的大规模农机应用具备了技术可行性。
三、通过可重构概念的引入,目前团队已通过不同模块的加装,实现了丘陵山地“耕种管收”的全流程农机系统开发。
36
一种新型高效根块茎挖掘机
作品简介
1
设计者:国栋
2
作品简介:该作品为一名乡村土专家设计并制造。鱼腥草有旱田和水田两种种植方式,该机具适用于旱田种植鱼腥草的采收作业,解决了人工采挖劳动强度大的问题。经实地检验,采挖效率高、脱土效果好,鱼腥草可以直接打包销售。
37
一种履带式藠头智能播种机
作品简介
1
设计者:李昕曜、戴胜、康启新、赵状状
2
作品简介:针对上述实际生产需求,在藠头种子力学特性试验、刚柔耦合离散元接触模型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履带式藠头智能播种机。该机由勺夹式排种器、柔性带式夹持正姿投种机构、开沟覆土机构等关键部件组成;采用智能化履带底盘为整机提供动力,采用GNSS卫星导航控制算法实现田间自主作业;采用图像识别技术实时监测播种质量并记录播种信息。整机能够一次性实现藠头种子的排种、夹持、正姿和投种覆土,同时针对其他根茎类块状物料的播种也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应用前景广阔。
38
基于摄食强度的智能精准投饵小车
作品简介
1
设计者:黄凰
2
作品简介:面向池塘圈养和陆基工厂化养殖等现代养殖模式,开发了一款智能精准投饵小车,设计了一种基于视觉与多种传感器的智能投饵系统,小车主要包括硬件、内置模型和软件部分,并进行了实地测试应用。
(1)硬件部分:投饵小车由数据采集模块、控制模块、投饵动力模块、储料模块和移动模块五个部分构成。
(2)模型和软件部分:针对单一感知模态决策的不稳定性,提出了一种多源数据融合的鱼群摄食强度量化分析模型。系统通过集成RGB图像YOLO水面状态分割、水面鱼饵剩余量检测、深度图像帧差法检测、压强传感器及加速度传感器等五种决策模块,构建加权融合决策模型,得到鱼群摄食强度量化等级。利用Qt进行图形用户界面设计,开发了圈养淡水鱼智能投饵系统。
实际应用效果:通过在武汉市新洲区的陆基工厂化养殖基地和华中农业大学“零排放模式”池塘圈养基地的使用,该设备摄食强度评估精度达95.45%,投喂误差率仅1.72%。
39
一种半喂入收割机传动机构
作品简介
1
设计者:国栋
2
作品简介:本产品是半喂入收割机上一个传动机构,和以前原厂产品相比,可不卸链,减少配件更换和维修,提高收获效率。
省农业发展中心发布全省农机化关键技术与装备科研导向目录(2024—2028)(第二版)
产学研用推协同联动!我省加快破解农机装备“卡脖子”难题
湖北:“三驾马车”协同发力农机装备迭代升级
来源|湖北省农业事业发展中心
投稿信箱|hbnysyzx@163.com
作品展示详见(复制以下链接进浏览器查看):
https://mp.weixin.qq.com/s/9ao1SVMsgAmo8ugD6U2Xj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