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深圳环球设计大奖“鲲鹏奖”作品展正在展出
1978年改革开放的时代巨浪,让中国设计驶入了全新的发展航道。从“设计之都”到不断迈向国际舞台的创新引擎,深圳始终代表着中国设计最前沿的思考与实践。2018年,深圳创立环球设计大奖,2024年大奖首次以“鲲鹏奖”命名,灵感来自中国传统典籍中的神兽形象,也包含深圳“鹏城”之意,意指以更加开阔的姿态振翅世界。
今年,“鲲鹏奖”作品展特邀设计史学者,中国美术学院设计学博士,深圳职业技术大学丽湖学者,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校外硕士生导师吕晓萌担任策展人,以更开放、更实验性的展陈方式,系统呈现全球设计师关于当下与未来的回答。
本届展览不仅呈现工业设计、时尚设计、数字设计三大赛道的最新成果,还首次引入“本土设计”版块,平行展现那些由深圳本土设计师们创作并已经投入市场的设计作品。在深圳设计的原创力量与全球视野的观照中,我们得以看见设计如何穿透城市肌理、产业系统与生活细节,最终凝聚成推动未来的能量。
工业设计是衡量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在技术迅速迭代的今天,工业设计的边界正在不断外延。
本届“鲲鹏奖”工业设计板块设置了电子信息产品、交通工具、运动休闲、AI工业设计、医疗健康等10大细分赛道作品。从轻巧精准的智能设备,到重塑产业流程的系统设计;从仍在实验阶段的全新概念,到已进入市场的量产产品,这些作品共同构成对未来生活的具象预览。
本届数字设计板块覆盖新媒体、互动体验、界面设计、AI数字创作、视频动画等多个维度,呈现设计如何在技术演进中“长出新的边界”。
技术的演进,让设计不再局限于平面或屏幕,而是走向沉浸、互联、实时反馈的体验世界。虚拟与现实的交汇、算法与美学的协同、界面背后的逻辑思维,都在本次展览中被一一呈现。
尽管数字设计不断突破,但它仍需依附某种“实体”而被感知——这一点提醒着我们:无论媒介如何变化,设计的初衷始终是服务生命与自然,让世界更美好。
时尚不只是服装,而是一整套生活方式的表达。今年时尚板块从服装、配饰、箱包延伸至AI时尚设计,囊括功能性面料创新、智能配件、摄影包等多样化方向。这些作品回应着身体、技术与审美在当下的重新组合。从面料的多场景创新,到智能时代的穿戴逻辑,它们不仅是“潮流”的表象,更是文化、科技与情绪在同一载体上聚合的个性表达。
首次亮相的“本土设计”板块,呈现了来自8位深圳本土设计师(团队):CCD郑中设计、冯果川、杜健翔、潘虎、李炯、林徐攀、1983ASIA、马骏(排名不分先后)的代表性作品。
这些作品真实落地、进入市场,切实改变生活,并以深圳为起点向全球辐射。作品涵盖建筑、公共空间、工业产品、视觉设计、商业包装等多种设计类型,集中展示深圳设计如何从城市肌理中生长,又如何以开放姿态走向世界。
回望20世纪的设计史,无数改变世界的经典作品都诞生于一次竞赛、一场实验,或是一种大胆的想象。而今,已走过8年的“鲲鹏奖”,正逐渐成为新的创意源点,承载着年轻设计力量不断向外生长的可能性。
2025“鲲鹏奖”作品展以设计为媒介,连接科技、生活与产业。当创意一步步成为可触摸的现实,当设计的价值真正落在生活所及之处,它所激发的力量,正在构成深圳不断向上生长的未来。
作品展示详见(复制以下链接进浏览器查看):
https://mp.weixin.qq.com/s/wbqWaSFzl-tDOzEmr5gPAA
苏公网安备320214020028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