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体育公园规划设计概念方案》公开征集意见
揭阳体育公园是完善城市功能、提升群众生活品质的重点项目,有助于拓展城市公共活动空间、促进全民健身事业高质量发展。为落实市委市政府高标准规划建设体育公园的工作要求,市自然资源局会同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开展揭阳体育公园项目规划设计研究相关工作。目前已形成规划概念方案(详见附件),现面向社会广泛征集意见建议,汇聚公众才智。
欢迎社会各界为规划方案提出宝贵的修改意见!有关意见请于2025年7月31日前通过邮箱或邮寄方式反馈,邮箱或邮寄方式请注明“揭阳体育公园规划设计概念方案反馈意见”字样。
联系电话:0663-8899675
邮箱:JYGTKJGH@163.com
邮寄地址:揭阳市榕城区东升街道国源路119号揭阳市自然资源局主楼305(邮编:522000)
附件:揭阳体育公园规划设计概念方案
揭阳市自然资源局
2025年6月27日
附件:
揭阳体育公园规划设计概念方案
项目区位
揭阳体育公园片区位于揭阳市中心城区,位于天然山体黄岐山森林公园南侧,区位优势突出,自然环境优越,交通要素集聚。
项目现状
规划范围152.7亩,东侧为晓翠路,南侧为广梅汕铁路,北侧为迎宾路,现状大部分为低效厂房,土地尚未平整。
项目定位
体育公园总体定位为“岐山榕水,运动绿洲”。规划引入体育运动、文化休闲、生态游憩、赛事活动等功能,带动环山片区成片连片更新改造,整体打造“全民健身、全龄友好、全时开放”的生态体育公园门户区、文体深度融合活力区、绿美城市建设示范区。整体规划分为六个分区,包括入口广场区、中部体育场赛事区、游泳健身区、体育训练区和阳光运动区。
总平面方案
规划体育公园152.7亩,意向打造“一场一校一街一中心”,含1.5万座体育场、体育运动学校、公园商业街以及全民健身中心,设置室外游泳池、篮球场、乒乓球、网球运动区域。
设计策略1:借山引水,拾阶而上
规划以“山水榕城”为设计灵感,巧妙转译揭阳依山傍水的地域特质。通过引山为势、纳水为韵的空间策略,采用台地式景观布局,打造集竞技体育、全民健身、生态休闲于一体的城市体育公园综合体。设计方案突破传统体育场馆模式,通过立体绿化系统将建筑与景观有机融合,形成"场馆隐于绿"的独特意境。
设计策略2:双鲤衔福,祥瑞满城
建筑与景观布局取意"双鲤衔福·祥瑞满城"的吉祥寓意,通过流动的曲线语言重构场地空间秩序。平面构图以自由灵动的双鱼形态呼应榕江水文特征,建筑体量如锦鲤般自然游弋于黄岐山麓,形成"山-水-城"有机对话的生态格局。体育场屋面隐喻衔尾相环的祥瑞之姿,顶棚膜结构在阳光下呈现粼粼波光,与周边起伏的绿丘、蜿蜒的慢行系统共同构成一幅"锦鲤戏山水"的立体画卷。
设计策略3:灯杆彩凤,文化传承
体育场建筑以鲜明的在地性语言重塑城市意象,其立面艺术诠释揭阳的文化基因。以揭阳传统民俗活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竖灯杆、升彩凤”为立面概念打造独特鲜明的揭阳名片、榕江地标,借轻盈的结构柱及顶棚,通过泛光设计,赋予建筑兼具文化内涵与视觉冲击力的地标性建筑表皮艺术。
设计策略4:绿色融合,开放共享
规划秉承“生态共融,全民共享”的理念,通过构建多层级绿地系统和复合型广场空间,打造开放包容的社区活力纽带。设计将休闲绿地、运动场地与社交广场有机串联,形成24小时全时段的市民生活舞台,实现城市公共空间的价值最大化。为消解体育场馆大体量对场地环境的影响,设计巧妙运用覆土绿植手法,商业建筑外立面及部分看台区域通过阶梯式绿化台地的处理,将建筑体量有机融入自然地形,柔化建筑的视觉冲击,又创造连续的生态界面,使场馆与周边景观和谐共生。
设计策略5:光织云纱,影绘山河
图
夜幕降临,体育场顶棚通透轻盈的膜结构在灯光下化作一袭流动的轻纱。日常、赛时与节庆可营造多种泛光效果,通过内透法及洗墙灯的方式营造泛光立面效果,通过灯光投影勾勒山形水韵,彰显建筑与自然的共生意境,让体育场更具魅力。
设计策略6:高差复合,高效利用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规划利用现状场地高差,自西北到东南分为三个台阶与周边路网衔接,车辆通过南边市政路直接平进地下车库,实现场地内人车完全分流,可设置机动车停车位约1600个。场地内部设置健康步道,下沉广场以及垂直交通,联系地下地上。同时,充分利用地形高差和体育比赛场地的需求,将体育场下沉4米,减少体育馆高度,使座椅连续布置不被打断,更便于观众进场及退场,提高使用效率。
来源:揭阳自然资源
作品展示详见(复制以下链接进浏览器查看):
https://mp.weixin.qq.com/s/K5FsGhKFw__YgwZbA8Mmy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