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一建构——手工木作创意设计方案征集竞赛正式启动
Chapter 01
竞赛背景
《合一建构——陆晓明当代建筑探索与实践展》于2023年9月6日在武汉市江岸区四唯路8号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设计”)开展。展架主体采用模块化木质构件搭建,通过钢丝吊装、展板、照明、建筑模型等营造出有质感和丰富的展陈空间。
展览展示了中信设计首席总建筑师陆晓明“合一建构”的设计理念。“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教创造了“一”的哲学概念,“合一建构”中的“一”便是指效法自然,是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探索建筑与传统文化、现代科技、自然环境的某种内在关系,尝试在天地间追逐“诗意栖居”这一建构理想的努力。它不是狭义的建构方式,也不是一种建构类型,而是一种对建筑背后建构法则的探究。
自开展以来邀请众多院士、大师、业内专家、同仁、高校专家及学子观展,在行业内造成强烈反响。现展览临近结束,中信设计拟在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原则下,对展陈的全部材料进行再利用。
相关链接:
合一建构|陆晓明当代建筑探索与实践展开幕式暨学术交流会隆重举行
深学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让“合一建构”设计理念在新时代绽放光芒
Chapter 02
竞赛主题
“合一建构”理论实践手工木作创意设计
参赛者通过对展陈的各类材料进行解构与重构,将展览所传递的理念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延续,同时完成展陈材料的循环利用,体现出“合一建构”对当代中国建筑这个命题源于“天人合一”老庄哲学的时代解答。
Chapter 03
组织机构
主办机构: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Chapter 04
赛题设置
在“合一建构”的建筑设计理念和持续发展的设计原则下,对展陈的全部材料进行再利用,对展陈木质展架、展板、吊装钢丝、照明灯具等进行再次解构和重构,为中信设计科技大楼的各类公共性空间提供多样性设计作品。
1.设计类型:包括但不限于景观休憩装置、雕塑装置、家具、各类不同尺度的中信设计周边IP产品,可以是单个作品也可以是多个单体形成的一组作品。
2.设计区域:武汉市江岸区四唯路8号,中信设计科技大楼部分公共性空间、建筑周边部分公共性场地(详见竞赛资料)。
3.可利用材料:模块化木质展架、展板、吊装钢丝、照明灯具等各类展陈材料(详见竞赛资料)。
Chapter 05
奖励
1.奖项、奖金设置:设一等奖1名,奖金10000元人民币;二等奖2名,奖金5000元人民币;三等奖3名,奖金3000元人民币;优秀奖不超过20名,奖金1500元人民币。(奖金均为税前)
2.获得最后实施的方案如继续参与配合后续实施深化调整、虚拟漫游等工作,酬金另议。
3.所有获奖者都将获得中信设计颁发的获奖证书。
4.获奖参赛者经招聘考核后,同等条件下享有优先录用权利。参赛者为在校生的,在校期间享有参加中信设计青年研习营资格。
Chapter 06
参赛者与参赛团队
本次竞赛面向国内外设计师、海内外高等院校师生,参赛者包括独立参赛者和联合参赛团队两类。
参赛团队组建要求:由1名主创人员担任团队负责人并冠名,提交作品时应提供团队全体成员信息。
1个参赛者或参赛团队可以提交1个或多个方案,多个方案成果需独立成篇,评审时各方案分别参评。
Chapter 07
竞赛作品要求
1.作品规格:提交作品必须包含1个符合A0尺寸展板竖向排版的完整有效文件(版式见竞赛资料),作品提交格式为JPG/PSD/AI格式,分辨率不低于300dpi。除此之外,鼓励参赛者另外提供自行排版或更为创新的成果交付方式。
2.不强制要求但鼓励提交多媒体文件,建议视频动画时长不少于1分钟,视频文件分辨率不低于1080p。
3.设计作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能充分表达作品创作意图的效果图、各场景角度的实景融合图、平面图、立面图、分析图解、BIM模型、安装制作的简要说明等,以及500字左右的设计说明(组合于图面之中,要清晰表达空间位置、尺寸、材料及其他特性),比例不限,若成果为一组作品应不少于3个单体装置或物品。
4.提交作品的邮件里须包含完整填写的参赛报名表,包含参赛者姓名、电子邮箱、手机号码、微信号、指导老师姓名及联系方式(若有)、单位或学校及院系全名、作品名称、简要设计说明及实施方案。
5.提交作品的邮件里必须包含参赛者手写签名的原创性声明文件。
6.参赛者提交的电子文件由中信设计负责制作布展,无需额外费用。
7.为保证评选过程的公正公开,提交展板文件上不得有创作者个人或机构的任何标识。
Chapter 08
竞赛资料
1.交付成果展板版式;
2.中信设计公共区域实景照片、街景实景照片;
3.《合一建构——陆晓明当代建筑探索与实践展》相关资料(现场照片、电子模型、虚拟VR场景文件、展架构件、展板材料详细资料、展览施工图纸等);
4.中信设计科技大楼平面图和总平面图;
5.中信设计外部环境综合治理与提升方案相关资料;
6.中信设计介绍资料;
7.原创性声明文件;
8.参赛报名表。
以上所有电子文件于百度网盘提取,参赛者自行下载。
网盘地址:
https://pan.baidu.com/s/1rNAbUvifFWeMVgjTfY-GfA?pwd=1952
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Chapter 09
评奖标准
评审委员会由中信设计专家、国内知名行业专家、国内知名院校专家、特邀荆楚工匠、行业知名媒体组成。评奖标准为:
1.参赛者秉持循环利用的设计原则,融合中信设计首席总建筑师陆晓明“合一建构”的建筑设计理念进行设计,设计作品能充分使用现有材料,将创意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功能实用、全龄友好。
2.参赛者秉持经济实用的设计原则,设计作品制作工艺简便,有较强的可实施性,制作成本适宜,维护保养经济。
3.参赛者秉持绿色安全的设计原则,设计作品安全耐久、绿色环保。
4.参赛者秉持融合恰当的设计原则,设计作品尺度合适,与中信设计整体环境搭配和谐美观。
Chapter 10
竞赛安排
1.现场踏勘
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各参赛者和团队可自行至中信设计现场观展踏勘,可以与竞赛筹备组联系进行现场答疑,联系电话:13476140028。现场踏勘地址:武汉市江岸区四唯路8号,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2.作品提交
设计成果提交于2024年4月15日24:00截止。提交方式为网上投递,提交邮箱为Zengsy@citic.com,文件打包以附件方式发送,邮件名称和正文内均需注明参与征集的个人或机构。若多媒体文件较大,可以将存有资料的U盘于截止日期前寄送至合一建构——手工木作创意设计方案征集竞赛筹备组,邮寄地址:武汉市江岸区四唯路8号,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联系电话:
3.正式评选
本次征集方案评审共分两阶段,所有提交作品经过征集大赛筹备组初筛后方可进入正式评审。
第一阶段|海选
第一阶段评审采用海选方式对每个参赛作品进行打分,评审委员会按评分顺序高低选取不超过26个作品入围参加第二阶段复评。海选工作于提交截止日后一周内完成并予以公布。
第二阶段|复评
竞赛筹备组将于4月底组织评审会对入围作品进行集中评审,入围的参赛者在此期间可在原作品基础上进行优化。评审会当天,入围参赛者需抵达中信设计进行现场公开汇报(如参赛者因特殊原因无法到场,可线上汇报或提交汇报视频文件)。评审委员会按照评奖标准及人气情况综合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评审会现场举行颁奖典礼。
4.最终评定
除特殊情况外,最终选中进行制作的作品由一、二、三等奖综合评定产生。
Chapter 11
其他说明
1.竞赛费用:本次竞赛不向参赛者和团队收取任何费用。
2.知识产权:参与本次方案征集的参赛者须在提交作品时提供书面承诺,保证其提交作品的原创性,避免抄袭、剽窃、复用等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并且方案创意正面积极无歧义,不违反法律与公序良俗。参赛者提交的作品最终选中实施的知识产权归属中信设计所有,经中信设计书面同意,应征人方可将该成果用于宣传、交流、发表,在宣传、交流及发表时由双方联合署名(中信设计署名在前)。
3.其他:评选过程严格保密。所有参赛作品展示内容中不得出现任何有关人员、团队、单位的隐私信息。
本次方案征集竞赛的解释权归中信设计所有。其他未尽事宜或疑问,请与竞赛筹备组邮件联系,工作邮箱:Zengsy citic.com,联系电话:13476140028。筹备组将通过邮件形式进行澄清和补充答疑。
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2024年3月15日
https://mp.weixin.qq.com/s/H6i_wG17aN3SNF9pqVqXJ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