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17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
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是大学计算机教学实践的组成部分,旨在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兴趣与潜能,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现将2024年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的通知公布如下:
一、大赛说明
大赛是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榜单内赛事,名列全国大学生计算机类竞赛第3位。赛事始筹于2007年,首届于2008年,已经举办了16届80场赛事。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是非营利的、公益性的、科技型的群众活动。大赛的生命线与遵从的原则是“三公”,即公开、公平、公正。公平、公正是灵魂和基础,公开是公平、公正的保障。大赛的参赛对象,是全国高等院校中所有专业的当年在籍本科生(含港、澳、台学生及留学生)。参赛作品的指导教师应是在高校担任中国本科生或来华留学生教学任务的教师(含退休返聘教师)。
大赛官方网址为:https://jsjds.blcu.edu.cn/。
1.2024年(第17届)大赛作品共分11大类,包括:
(1)软件应用与开发;(2)微课与教学辅助;(3)物联网应用;(4)大数据应用;(5)人工智能应用;(6)信息可视化设计;(7)数媒静态设计;(8)数媒动漫与短片;(9)数媒游戏与交互设计;(10)计算机音乐创作;(11)国际生“汉学”。
大赛官方通知见附件1,大赛作品分类及说明详见附件2。
2.大赛将根据实际需求与发展动态,适时增加相关赛项。具体内容,届时将另行发文,请参赛同学实时关注官网及校内相关通知。
3.赛事时间安排
(1)是否进行校内筛选及具体安排,视报名参赛作品数量而定。
(2)省级赛:3月~5月(上推国赛作品数据的提交截止日期为5月30日)
(3)国赛决赛与颁奖时间:7月~8月。
(4)国赛评审结果公示与发布时间:9~10月。
4.国赛作品奖项设置
(1)一等奖:不多于有效参赛作品数的5%。
(2)二等奖:不少于有效参赛作品数的25%。
(3)三等奖:不多于有效参赛作品数的60%。
二、比赛形式及要求
大赛以省级赛、国家级赛(简称“国赛”)形式开展(是否进行校内筛选及具体安排,视报名参赛作品数量而定)。国赛只接受省级赛上推的本科生的参赛作品。
1.所有类的每一件参赛作品,必须是参赛者在本届大赛期间(2023.7.1~2024.6.30)完成的原创作品;与2023.7.1之前校外展出或获奖的作品雷同的作者的前期作品,不得重复参赛。
2.参赛作品不得在本大赛的11个大类间一稿多投。
3.参赛作品的版权必须属于参赛作者,不得侵权;凡已经转让知识产权或不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作品,均不得参赛。
4.参赛作品的数据应来源合规、信息处理恰当,不得引用涉密数据,不得侵犯个人隐私等。
5.参赛作品中如果包含地图,在涉及国家当代疆域时,应注明地图来源(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网站),并且注明审图号,否则属于违规参赛作品。
6.无论何时,参赛作品一经发现含有违法违规内容,即刻取消参赛资格及所获奖项(如有),参赛师生自负一切法律责任。大赛官网上将公布违规作品的作品编号、作品名称、作者与指导教师姓名、相关人员所在学校校名,以及所在省级赛区名。
三、竞赛报名相关说明
(1)参赛对象:北京化工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在籍本科生。
(2)2024年5月30日前竞赛报名截止。
(3)队伍要求:每个参赛队伍需由1~5名本科生组成,指导教师不多于2人。每位参赛者在每个大类中只能提交1件作品,无论作者排名如何。
(4)每校参加省级赛的每小类作品数量,由省级赛组委会自行规定;每校每小类入围国赛的作品不多于2件;每校本大类入围国赛的作品不多于3件。
(5)每件作品答辩时,作者的作品介绍(含作品演示)时长不超过10分钟。
(6)参赛队伍组队后(每个队伍1-5人)由队长通过企业微信联系卢罡老师进行报名。若参赛学生未选择指导教师,学院可安排教师给予竞赛指导。
(7)其它未尽事宜,以竞赛官网相关通知为准,并请关注校内相关通知。
北京化工大学信息学院学科交叉创新中心
北京化工大学信息学院教学办
2024年3月15日
附件1-4C2024大赛通知.pdf
附件2-大赛作品分类及说明.pdf
https://mp.weixin.qq.com/s/fDMfsy4ZQPws8ME7Q2WoF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