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汇磐安·封启匠心——磐安县图书馆第一届地方文献腰封设计大赛正式启动
书籍腰封(又称书腰纸)是包裹在封面中部的纸带状装饰物,起源于日本,上世纪90年代传入中国。其宽度通常为书籍高度的三分之一,长度需覆盖封面、书脊及底封,并带有勒口。腰封内容多为书籍内容摘要、作者简介、推荐语等,兼具装饰性与信息传递功能,帮助读者快速了解书籍并辅助销售。
腰封结构
腰封共分为封面,封底,书脊,前勒口和后勒口5部分,请分区创作。
活动详情
活动时间:
作品征集时间:
2025年4月24日-2025年5月30日
作品评审时间:
2025年6月15日-2025年6月22日
结果公示时间:
2025年6月23日
参赛对象:
全体居民均可参加
设计要求:
体现磐安地方特色,如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具有创意和艺术感染力,能够准确传达地方文献的内涵;符合腰封的尺寸和设计规范,可用于实际制作;作品应为原创,未在其他比赛中获奖或公开发表。
参赛方式:
参赛者需在规定时间内将设计作品提交至邮箱:paxtsg@aliyun.com,作品文件格式为JPEG或PDF,分辨率不低300dpi;或者将设计手稿交至磐安县图书馆少儿馆,两种提交作品方式都需注明作者姓名、联系方式、作品名称、设计说明等信息。
作品评审:
邀请图书馆专家、地方文化学者等组成评审委员会,对参赛作品进行评审。评审分为初评和终评两个阶段。
初评:评审委员会对所有参赛作品进行初步筛选,选出若干入围作品。
终评:评审委员会对入围作品进行详细评审,根据设计创意、艺术表现、主题契合度、实用性等方面进行打分,确定获奖作品名单。
结果公示:
在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公示获奖作品名单,公示期为3个工作日。公示期间,如有异议,可向图书馆提出申诉,图书馆将进行调查处理。
联系电话:
0579-84661410
奖项设置
一等奖(1名):
价值500元书籍+磐图文创+证书
二等奖(3名):
价值300元书籍+磐图文创+证书
三等奖(5名):
价值200元书籍+磐图文创+证书
优秀奖(10名):
价值100元书籍+磐图文创+证书
创意方向
文字提炼:
书名、作者、推荐语、摘录金句、概括核心主题。
视觉呈现:
绘制故事场景、人物形象或抽象符号。
立体设计:
尝试镂空、剪纸堆叠等形式。
书籍选择
为推广地方文献,弘扬磐安县特色文化,主办方精心挑选10本磐安相关主题或磐安籍作家的作品,供大家设计腰封。作品如下:
《磐安之往》《九和故事》《春色由来已久》《江南药镇》《我们的村庄》《山中访药记》《玉山古茶场》《沉浮榉溪》《剑啸江南》《我不是坏小孩》
1.《磐安之往》
长:21cm
宽:15cm
厚:1.4cm
作者:许梦熊
本书聚焦磐安两宋时期的历史文化图景,以南宋士人群体的精神传承为核心,通过梳理卢琰、陆游、陈大猷、武状元周师锐等代表性人物的生平,揭示儒家文化在南迁后的发展与坚守。作者深耕地方宗谱、方志等史料,摒弃宏大叙事,将历史考证与文学抒情结合,呈现动荡时局中士人的风骨与磐安风土人情的交融。书中既还原了陆游避居安文的诗作背景,也追溯榉溪孔氏南迁后对儒学的赓续,展现“浙江之心”的文化韧性。作品被评价为“首开诗歌界先河”的跨界历史书写实践,兼具学术深度与文学感染力。
2.《九和故事》
长:24cm
宽:16.9cm
厚:1.7cm
作者:张大华
本书以磐安九和乡为背景,收录当地民间传说、历史风物与山居生活纪实。作者张大华通过田野调查,挖掘宋韵遗风与当代乡村变迁,如古道茶亭、百年宗祠的兴衰往事,穿插“松涛问禅”“药农秘闻”等口述故事。书中既还原九和传统农耕习俗,亦反思现代化冲击下的文化传承困境,以质朴笔触勾勒浙中山区的精神图谱,被誉为“一部充满泥土芬芳的乡土志”。
3.《春色由来已久》
长:21cm
宽:13.1cm
厚:0.8cm
作者:吴警兵
《春色由来已久》是由浙江磐安诗人吴警兵主编的第二届浙江盘峰诗会作品集,2020年12月由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诗集收录了吴警兵、冰水、马叙等38位诗人创作的近百首诗歌,以磐安县盘峰乡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为核心意象,聚焦高姥山杜鹃花海、灵江源玻璃桥、榉溪古村等标志性景观,通过“诗意化的地理叙事”展现当地山水形胜与人文底蕴。
4.《江南药镇》
长:21cm
宽:14.8cm
厚:1.3cm
作者:叶建强(阿基米花)
小说以作者故乡磐安为原型,通过新加坡女孩庞安安在江南药镇的奇幻探险,串联起猢狲岭、八阵塘等五个神秘场景,将中医药文化、生态保护与童年成长巧妙融合。书中塑造了200岁的智慧乌龟庞阿龟等特色角色,以《小屁孩秘籍》为线索,通过识别白术、贝母等中药材、探索龙门八阵图等情节,展现中药种植、加工的生态图景,传递自然与人文交融的治愈力量。作品以童话形式承载乡土记忆,将太极、甲骨文等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奇幻叙事,既是对“自然缺失症”的疗愈,亦是对乡村振兴与文化传承的生动诠释。
5.《我们的村庄》
长:19.1cm
宽:13.7cm
厚:1.9cm
作者:胡海燕
《我们的村庄》是浙江磐安县作家协会主席胡海燕创作的散文集。全书以磐安乡村为书写对象,通过三十六座村庄的生态、人文、民俗等维度,深入挖掘当地历史文脉与当代风貌。作者以田野调查为基础,结合个人成长经历,以细腻笔触呈现榉溪村“十八门堂朝北”的儒家文化渊源、大皿村“羊”字山水格局的传说、乌石村玄武岩建筑智慧等独特景观,同时记录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儒学传承、古茶场保护等现实图景,被评价为“用文字为消逝中的乡村留存精神基因”。
6.《山中访药记》
长:21cm
宽:14.6cm
厚:1.5cm
作者:虞彩虹
《山中访药记》是浙江磐安作家虞彩虹创作的生态散文集,2022年由黄山书社出版。全书以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背景,通过44篇散文深入解读贝母、白术、乌桕等中草药的植物特性、药用价值及文化意蕴。作者融合田野考察与文献考证,以细腻笔触描绘植物形态(如虎耳草的“柔柔顺顺”叶片、合欢花的“粉红折扇”),并穿插童年回忆与历史典故(如黄精与宋代诗词、灵芝的神话传说),赋予中草药人文温度。作品兼具科普性与文学性,既展现“磐五味”等道地药材的生态图景,又通过草木探讨处世哲学与生命智慧,传递“简单笃定、清心自守”的生活态度,为弘扬中医药文化及当代生态文学创作提供了独特视角
7.《玉山古茶场》
长:23cm
宽:17.2cm
厚:1.2cm
作者:王旭烽
《玉山古茶场》是浙江农林大学教授、茶文化学者王旭烽创作的茶文化史话作品,聚焦浙江磐安玉山古茶场这一宋代茶业遗存。全书以古茶场建筑群为核心,通过考证其历史沿革、建筑形制及茶政管理,揭示茶叶贸易与市场经济的早期形态。书中结合茶道信仰与民俗活动,深入剖析了道家思想对茶文化的影响,场庙供奉的“茶神真君”与道教仪轨的关联,以及茶亭古道承载的商贸伦理。作品融合文献考证与田野调查,兼具学术性与可读性,为茶文化遗产保护与文旅开发提供了重要参考,被誉为“中国茶业发展的活化石”
8.《沉浮榉溪》
长:22cm
宽:20.8cm
厚:1.4cm
作者:洪铁城
《沉浮榉溪》是建筑学家洪铁城历时十年研究的力作,聚焦磐安县榉溪村孔氏家庙的历史命运与文化价值。该书以宋室南渡为背景,考证孔氏后裔孔端躬迁居榉溪、创建家庙的史实,揭示其作为“婺州南宗阙里”的独特地位。洪铁城通过梳理家庙建筑形制、族谱文献及地方志记载,驳斥了明清时期“冒认圣裔”的争议,并推动2006年榉溪孔氏家庙从县级文保单位直升“国保”,改写了中国孔氏南宗仅存衢州一脉的认知。该著作不仅是婺派建筑研究的里程碑,更开创了以建筑为载体抢救地域文脉的范式,被评价为“用学术良知守护中华文脉的史诗”。
9.《剑啸江南》
长:24cm
宽:17cm
厚:2.2cm
作者:朱颂阳
《剑啸江南》是浙江磐安作家朱颂阳创作的武侠小说。以明末清初浙江为背景,融合抗清斗争与江湖恩怨,描绘了武林豪杰在钱塘江流域、浙中山地等地的侠义传奇。主人公殷玉羽为派弟子,因家族血仇卷入历史洪流,最终与各路义士共同抗清,其叙事贯穿杭州、绍兴、金华、磐安等地,尤其对磐安安文昌文塔、玉山古茶场等场景的细致刻画,使小说成为“山水地理与武侠精神交融的史诗”。
10.《我不是坏小孩》
长:20.7cm
宽:14.5cm
厚:1.1cm
作者:范泽木
《我不是坏小孩》是磐安青年作家范泽木创作的首部长篇儿童小说,聚焦“流动儿童”群体,以孔军武、李巧琳、梁灿三位性格迥异的少年为主线,讲述他们在异乡求学中的成长蜕变。主人公孔军武因父母打工漂泊,性格叛逆却内心脆弱,在班长李巧琳的包容与老师陈老师的引导下,逐渐走出自卑阴影,通过参与文艺汇演、补习功课等经历重拾自信;梁灿则从胆怯内向到勇敢站上作文竞赛领奖台,完成自我突破。小说以细腻笔触刻画流动儿童在城乡夹缝中的心灵困境,展现师生情谊与同窗温暖,呼吁社会关注这一特殊群体的教育与成长,传递“每个孩子都值得被温柔以待”的信念。
作品展示详见(复制以下链接进浏览器查看):
https://mp.weixin.qq.com/s/fUroIREWtd5jRDPn_qHhm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