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好创意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辽宁赛区)
一、竞赛规程
(一)竞赛名称
2025年中国好创意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辽宁赛区)
(二)竞赛目的与意义
鼓励原创,激发创新思维,展示数字艺术与科技创新最新成果,传播数字艺术设计、数字科技创新和产学研融合的最新理念。大赛旨在落实国家数字经济、数字创意产业的远景规划,转化高等院校原创知识产权,深度挖掘、选拔和推广中国创意界的精英人才和优秀作品。
(三)参赛对象与要求
1.参赛对象(团队/个人):渤海大学全日制在校大生(涵盖本科生和研究生)。
2.本届大赛学生组共设23个投稿类别,以每个院校二级学院(系)为投稿单位,每个类别最多投稿20件作品(论文类除外)。
3.论文类每个学生只能投稿一篇论文,且未发表过,以及与创意、设计、数字媒体等相关专业有关的文章。
4.所有参赛者均须以所在院校为单位,集体报名参赛。
5.每个作品不能超过8人,指导老师不能超过3人。
(四)竞赛内容与方式
1.大爱中国类
用视频的方式,寻找那些为中国发展和崛起,默默付出的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弘扬他们的大爱精神进行传承,并传递给每一个中国人,让我们的民族更加文明,和谐,友善,奋发图强。
2.高阶文明类
高阶文明是对自然与人类的深刻理解与尊重。其中,以“内心向善”为核心,驱动社会进步。在作品中融入“内心向善”的理念再度深化作品内涵,传递正向价值观。通过心灵纯净之美,引导公众向善向上。大学生作为社会基石,通过创作设计将“内心向善”融入日常生活与公共服务,弘扬正能量,促进文化传承与社会和谐。
3.认知境界类
“认知境界”这一概念,源自对人类思维深度与广度的理解,它指的是个体在认识世界、理解问题、做出决策时所展现出的不同思维水平和能力层级。这一概念跨越了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强调了个体在认知过程中的差异性和成长性。
4.社会创新类
创”是一个动词,“新”是一个形容词,始终要比上一次要有新的东西,把这两个词合在一起变成“创新”的时候,发现更多的技术可能性,将应用创新定义为源于社会需求、是以社会需求为中心,置身当前应用环境的变化,社会变迁、生活方式的转变,通过全民参与创意提出到技术研发、验证与应用的全过程。发现并解决当前社会的现实与潜在需求,通过作品映射,推动技术创新;为社会带来价值的创新应用、人性化设计和安全可靠创艺;以超常规甚至反常规的方法、视角去思考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
5.思辨艺术类
通过对思辨艺术的研究与艺术表达,探讨对人类生存终极意义的思考,捍卫真理,探索前沿艺术理念和作品形态,摒弃伪潮流与网络暴力,重塑完整的美学价值判断。在当代科技人文语境下,引导公众树立更为宏大的人生观,构建公众独立的思辨意识。深度追问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等议题,实现艺术思考与创作对智能科技时代的人文精神的引领作用。
6.艺术疗愈类
在当今快节奏与高压力的社会环境中,艺术作为一种非言语的沟通方式,展现出了其独特的疗愈力量。“艺术疗愈”主题竞赛不仅是一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更是促进个体情感释放、心灵成长与自我发现的平台。旨在通过多元化的艺术形式,探索艺术的疗愈潜力,促进社会对心理健康的关注与理解。竞赛包含但不限于以下主题:艺术疗愈、情绪表达与疗愈、生命之美探索、心灵之美呈现、自我探索与成长。
7.海洋文化类
不管我们是不是来自海洋,都要用你的作品告诉人类,我们要用“爱”去呵护海洋。让生态系统平衡,让文明伴随生活,让认知引导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推动海洋强国建设,并强调了海洋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以及人类与海洋密不可分的关系。海洋是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经济的命脉、国家安全的屏障,同时也是维护地球生态平衡的关键。因此,保护海洋环境、合理利用海洋资源、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维护海洋权益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共同任务。
8.视传应用类
为了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届比赛特别设立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视觉传达应用艺术设计投稿赛道。此赛道旨在鼓励广大选手,以创意为笔,以设计为媒,深入挖掘并生动展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字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外延,创作出既具有艺术美感又富含深刻思想内涵的作品。
9.动画影片类
强调场景、故事、人物塑造等的动画短片。
动画影片,作为电影艺术的一种独特形式,以其无限的想象力和视觉创造力,为观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观影体验。它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文化传承、情感表达与思想探索的载体。动画影片通过精心设计的场景、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以及深刻的人物塑造,构建了一个个既熟悉又新奇的虚拟世界,让观众在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深刻的情感共鸣和思想启迪。在动画影片中,场景设计是构建故事背景、营造氛围的关键。从宏大的自然景观到细腻的生活场景,每一处细节都经过精心雕琢,以营造出逼真的视觉效果和强烈的情感共鸣。同时,故事情节的编排也是动画影片成功的核心。一个引人入胜、扣人心弦的故事,能够带领观众经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冒险,感受角色的喜怒哀乐,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人物塑造则是动画影片的灵魂所在。每一个角色都是独立而鲜活的个体,他们有着自己的性格、经历和情感。通过细腻的表情、生动的动作以及深刻的内心独白,动画影片能够赋予这些角色以生命,让观众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通过该赛道,我们期待能够发掘出更多优秀的动画影片创作者和作品,为动画艺术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创意。
10.创业项目类
具有可转化的创业项目(已经转化的项目不在投稿之内)均可:创业项目,作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与创新的重要力量,是指个人或团队基于对市场需求的深入洞察,利用自身技术、资源或创意优势,旨在解决特定问题、满足市场需求并创造经济价值的创新性商业计划或实践。这些项目通常涵盖了从产品研发、服务设计到市场推广、商业模式构建等多个方面,旨在通过创新的方式解决现有问题或填补市场空白。
11.漫画插画类
在漫画与插画学习和创作过程中艺术灵感的揣摩和捕捉、绘画技能的生长和变化、绘画表现的可能性与多样性的探索。
12.课创转化类
课创包含(与艺术、创意、数字媒体等相关专业):
①知识点讲解。
②自己原创作品解读。
13.红色主题类
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创造的,蕴含着丰富红色资源与厚重文化内涵的先进文化形态,是我们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本赛道旨在围绕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聚焦“红色文化”资源,通过创新设计、打造品牌,合力推进、以求实效,着力推动红色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展现新时代红色文化发展的新特征,并让伟大精神在新生一代中得到传承和弘扬。
14.课程思政类
与课程思政相关的作品均可。
15.学术论文类
研究内容与研究成果需要与创意、设计、数字媒体等相关领域,不接受其他方向的论文。
提交前请自查,查重和引用不得高于10%。论文内容需要包含标题、摘要、正文(不少于6000字)、参考文献。
16.空间设计类
任何物理空间,非物理空间设计均可。
17.创新创意产品类
任何具有创新性,创意性、艺术性的产品均可。
18.中国风传统文化类
中国风,即中国风格。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蕴含大量中国元素并适应全球流行趋势的艺术形式或生活方式。中国风创意类大赛的宗旨是以中国文化和思想理念内涵为基础,以中国元素为创作源泉,以创造性的思维为支撑,以引领全球流行趋势的艺术形式为目标,激发参赛者的创作热情,创作出具备中国文化理念、彰显中国文化自信、具有中国文化符号和高度中国特色的视觉识别度、引领与流行并存的佳作。
19.交叉学科类
科技与艺术的完美融合。
20.交通艺术类
设计作品紧扣交通类艺术设计主题,创意独特、设计合理、具有艺术设计前瞻性和设计独创性,设计合理,展示效果好,渲染精美。可包括:视觉创意设计、数字媒体艺术、产品与服务设计、环境与景观设计等方向。
21.数字摄影类
本类别不能使用AI生成作品。
22.服装服饰与虚拟时尚类
服装服饰与虚拟时尚是一个融合了传统服装设计与现代虚拟技术的创新领域,它打破了物理世界的限制,将服装设计的无限可能性带入数字世界。这一领域不仅关注服装的款式、面料、色彩等传统设计要素,更强调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3D建模、动态模拟等先进技术,创造出超越现实的时尚体验。随着元宇宙概念的兴起,虚拟时尚正逐渐从虚拟空间走向现实生活,成为连接现实与虚拟世界的重要桥梁。
23.中国好创意大赛衍生品
中国好创意大赛衍生品、全国青少年数字艺术创意大赛衍生品、全国数字创意教学技能大赛衍生品均可。
特别说明:各类别具体要求及相关解读视频详见官网:
https://www.cdec.org.cn/
(五)竞赛时间及报名方式。
报名时间:即日至2025年6月30日17:00止。
报名方式:参赛者在大赛平台(https://www.cdec.org.cn)、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共享平台(http://cxcy.upln.cn)和学校系统(http://cxcygl.bhu.edu.cn/)报名,三平台信息必须保持一致,上传报名所有参赛者均须以所在院校为单位,集体报名参赛。
二、竞赛规则
(一)竞赛规则
大赛主要采用校级筛选、省级推优、全国评比的三级赛制。校级筛选由各二级学院管理员把关报送。省级推优由分赛区组委会组织分赛区专家委员会专家,对作品进行优选,并按比例报送国赛,剩余优选作品,直接按成绩出具省赛获奖名单,并公示一周后正式发布。全国总决赛由国赛组委会组织全国权威专家,对各省推优作品(各赛区按比例报送国赛的所有作品,最低获得国赛三等奖)进行打分评审后出具国赛获奖名单,获奖名单公示一周后,正式发布。
(二)评审方式与评分标准
1.以作品质量作为唯一衡量标准,同时结合各类别参赛作品的具体要求进行综合评定。
2.评分标准总体遵循如下规则和比例:
原创创意:40%
价值理念:30%
设计制作:5%
视觉美学:10%
可转化率:15%
3.省赛评审由承办方组织专家进行评审。
4.作品采用盲评打分制度,作品成绩由系统自动计算。
(三)奖项设置
省赛评选出各赛道报名作品总数量的前8%作为获奖作品,其中前3%推荐为国赛获奖作品,具体奖项由国赛组委会评审确定,后5%为省赛获奖作品,按照20%、30%、50%的比例从高到低确定省级一、二、三等奖。
(四)申诉与仲裁
投诉原则与申请复评机制遵循大赛组委会相关原则和办法执行,详见大赛官网。省赛组委会不单独设置申诉与仲裁机构。
(五)竞赛结果公式
评审后获奖结果将在大赛官网进行公示及发布。辽宁省证书获取名单将在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共享平台上发布。
三、其他
(一)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1.联系人:杨舒伊老师联系电话:0416-3400261
2.联系地址:
松山校区创新创业学院师范生技能训练中心203室
3.为方便后续沟通交流,请参赛团队务必加入校赛联络群并关注通知(QQ群764853025入群申请及备注须为学院首字-姓名)请按要求加群并关注群内后续通知
(二)其他未尽事宜
1、作品不得包含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的内容,不得包含涉及与性别、宗教相关的歧视性内容,不得侵犯他人隐私等,如由此引起的相关法律后果均由参赛者承担;
2、作品一定要原创,不得抄袭,模仿、拷贝他人的作品进行投稿。如果发生以上行为,一切侵权后果产生的经济法律责任,全部由投稿者自行承担,与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及组委会无关。(教育部对学术造假一票否决制,如作品涉嫌造假,所在学院将受到严重批评,学科、专业、科研等均会受到影响,请不要为母校带来负面影响);
3、作品名字必须有中文,且不多于20个汉字,作品内容不能全英文;
4、在截稿系统关闭前,没有正常上传成功的作品,导致参赛失败的,责任由作者自行承担;
5、不符合主题类别的作品,直接取消参赛资格;
6、同一个作品,投二个或二个以上类(组)别的,直接取消参赛资格,同一个作品,也不能在同一个类别重复提交,如果重复提交,直接取消参赛资格;
7、每个作品限定作者不能超过8人,指导老师不能超过3人;
8、不允许跨校组队;
9、参赛院校名称以及二级学院信息选择和填写不准确的,无法分到本校二级学院管理账号的,由此产生的不能参赛,责任由参赛者自行承担;
10、作品上出现作者,指导老师,学校名称等信息的,直接取消参赛资格
11、参赛作品填写信息在草稿箱时,截稿前可以修正,一经提交,将不再修正和撤回参赛信息。获奖证书将按最终提交信息录入,不再增加或减少作者,以及指导老师。也不再更改指导老师和作者顺序;
12、本届大赛参赛作品,必须先存证(大赛组委会免费为参赛者存证,为参赛者获得版权,版权归参赛者)后提交参赛;
13、参赛作品不接受带有其他赛事的信息,以及带有地图,国旗、国徽等信息的作品;
14、不按作品类别要求格式提交作品的,导致无法打开或播放的,责任由参赛者自行承担;
15、凡是退赛、作弊有记录的,直接取消参赛资格;
16、组委会对大赛全部提交的作品,有进行学术交流、商展、宣传、使用、推广、产业转化代理等权利;
17、中国好创意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组委会拥有赛事最终解释权。
参赛承诺书.docx
https://mp.weixin.qq.com/s/dXAc5xk2nBVKYFrySdMwbw
